上海本研:以人為本 我們在經營幸福和快樂 作為國內知名的冷卻塔生產企業,本研的核心競爭力和業務在什么地方?本研在銷售團隊的建設情況如何?通過怎樣的理念管理員工?對當今行業情況有什么看法和發展戰略?近日,記者有幸邀約本研公司總經理李春陽先生進行采訪。 自主創新業務遍地開花 記者:作為長三角有名的冷卻塔生產企業,本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? 李總:本研是在國內冷卻塔行業中擁有盛名的企業,從硬件設施上說在長三角是數一數二的,僅是上海這個廠區就占地五千平米,F在,我們的大型冷卻塔暢銷長三角,中小型冷卻塔的銷量更在全國排名前五,每天都有數十臺產品銷往全國各地。 本研的核心競爭力,得從公司的創立說起。公司于2010年創立,我們當時從臺灣引進冷卻塔技術,并且不斷學習,可以說,這些年我們在國內一直保持技術方面的優勢。另外,我們擁有國內為數不多的冷卻塔綜合測試站,能對所有冷卻塔在功效上進行測試,包括它的飄水量、換熱效率等各方面,從而保障在出廠前對冷卻塔運作情況的更全面的了解。 此外,今年4月,本研跟長沙大學在科技方面進行了一個國內先進技術研發對接,并研制出第二代節能冷卻塔。這款新型冷水塔的特色是在其中添加一個智能保護系統,每當運作時,它都會根據外部環境的條件而變化,從而自動形成保護。面對業內廠商經常會遇到的水塔長時間運作后出現的噪音增多、甚至飄水增多等不良狀況時,配有這個智能系統對水塔將會是一個有力的保障。
記者:本研現在的合作業務主要有哪些? 李總:目前,我們主要與空調制冷、涂裝、冷水機、擠出機等設備合作。在空調方面,與我們合作的知名品牌就有”格力”和”美的”。大家知道,每套房子,每棟大樓均會配備工程空調,而我們主要是為工程空調提供冷卻塔,不少大型的購物中心、酒店、學校、醫院的中央空調冷氣機組裝機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我們的產品。 此外,我們也涉及經營太陽能熱供,地暖熱供。因為在北方冬天,家里會提供管道暖氣,里面的水要通過水泵才能送到居民小區里,冷卻塔主要跟供熱站的設備配套。其中一個機組最少需要1臺以上的水塔,而長江以北的城市基本上都要用這個供暖站,從冬天十一月份開始,供暖到第二年的三月份。 在擠出機這方面,國內比較有名的“金緯”、“金湖”、“貝爾”等都是我們的客戶,中小型的合作伙伴更是數不勝數。同時,我們也在與尊貴的客戶合作中,學到了不少東西。就如跟“金緯”的合作,它們在專業領域內給我們供應商指引,反饋客戶的走向,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研發服務:我們的產品如何去適應它們的發展,怎么把我們的產品調整到一個最佳的狀態。
培養銷售 貼心客戶服務 記者:目前本研的銷售方式是直銷模式嗎?有沒有出現代理銷售模式? 李總:本研以直銷模式為主。我們基本上在國內大中型城市都設有辦事處,如濟南、青島、無錫、廈門、泉州等。我們的業務人員都有配車,活動范圍很大,方圓幾百公里都可以活動。比如,我們山東業務員可以到濰坊、煙臺、青島、膠州,銷售領域廣闊。 記者:本研現在的外銷情況如何?
李總:水塔外銷比較少,因為國外的電壓、頻率等都不一樣,冷卻塔主要以跟設備零件配套。如果一些機械出口的話,冷卻塔也隨著一起配套出去,因為冷卻塔屬于通用型產品,一般用量比較多,會有一些配件和易損件搭配,所以我們會一同配套外銷。另外,本研的售后服務是由辦事處直接提供,因為我們重視客戶,認真負責。無論企業身在何地,只需一個來電,我們即會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處理。 記者:本研目前有多少位銷售精英?
李總:現在約有三四十位,包括網上銷售、外派辦事處、以及在當地的同事。在東莞、深圳、佛山、中山這幾個工業重鎮都有我們的銷售人員。就如我剛剛說的,本研的業務人員都配有私家車,自己開車去服務,去跑業務。本研給予銷售人員很大的自主權,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自主自立,把銷售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,通過自己的銷售勞動建立起渠道網路。我們做企業就是提供一個產品給他銷售,把他培養起來?偟膩碇v,我們與銷售人員的合作采取多元化模式。 重視員工 提倡快樂工作 記者:現在長三角、珠三角、出現“用工慌”,難以招聘到合適的人才,本研有沒有這樣的情況?
李總:我們也感覺到這種情況,但影響不大。在目前,公司有三百多名員工在職,許多員工工齡是從公司成立開始,轉眼二十年光陰匆匆即逝,他們愿意把青春獻給了本研,F在在公司任職十多年的老員工多的是,公司每年有組織活動,優秀的員工獎勵出國旅游。 記者:把員工管理得這么好,李總有什么秘訣嗎?
李總:跟員工相處,講的還是以人為本的精神,他們在本研工作,除了收獲財富之外,還有人生經驗。我們提倡快樂工作,快樂生活。從公司成立開始,每年組織員工的留守兒童到工廠來,帶他們去旅游,就在去年,我們組織了“2013本研公司響水河親子漂流活動”,反映熱烈。另外,我們把工廠布置成田園式般的優雅,讓他們在這里盡量有家的感覺,有愛的溫暖,有集體的歸屬感,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。 實事求是 高瞻遠矚 記者:2013隨著中國金融危機制造業進入寒冬,2014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開始好轉,但增長依然疲軟。李總您在這個行業這么多年了,對這個市場怎么看? 李總:在目前來說,工業仍仍然是國家經濟的支柱,不論是金融危機來襲,還是國際政局的動蕩,也不能動搖國內工業的地位。金融危機確實對企業的資金鏈有負面影響,但這只是短時期的問題,就我們而言,上次的金融危機對業內的負面影響不超一個月,當大家心態穩定下來,又開始踴躍交投了。我覺得中國人多地廣,有人口紅利,百姓需要我們的產品;另外,在國家推行的城鎮化進程持續進行,要從如今的40%達到70%的目標,至少還有好幾十年的路要走;還有,就現在的調整結構來講,我覺得中國的中小型制造業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的。 記者:本研在未來有什么發展戰略?
李總:現在中國的制造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,如果技術能夠盡快地升級換代,便可以一步步走在別人的前面。其實今天中國的制造業也是在升級換代,如果還是按前幾年的生產模式去運營肯定是脫節、行不通的。本研投身到冷卻塔行業,也是想通過自身的產品升級換代走在行業的前面。我們不會去打價格戰,我們也不會降低品質去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。我們相信,只要是好的東西肯定會有市場,形成品牌效應,那就不怕產品沒有好的品質,市場不接受。 所以,一方面,我們要提高自身的產品品質;樹立起自己的品牌;另一方面,我們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,走高新技術之路。將來這個行業的發展戰略關鍵在技術層面,外加品牌戰略,才能夠在業內立于不敗之地,否則你將會被市場所淘汰。但無論怎樣歸結,技術和運營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,“以人為本”可以說是一個最基礎和重要的前提。 至今,李總仍然隨時都在提醒自己,本研不僅是在經營冷卻塔,我們其實是在經營幸福和快樂!只有“以人為本”,才能持久發展,公司為每一個客戶,為每一個員工,為每一個家庭,更為我們的和諧社會出一分力。與其說本研是一間旨在經營獲利的企業,不如說,本研是一家秉承著“以人為本”,為社會服務,為優化人們生活而屹立的企業典范。
|